兄弟仪器

 400-150-1718

食品造假事件接连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应如何保障

核心提示:近些年,食品安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而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架构的日益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显著减少,但以欺诈为主的食品造假问题
    近些年,食品安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而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架构的日益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显著减少,但以欺诈为主的食品造假问题仍旧突出。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报道,截至2019年2月,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案件5.8万余件,累计货值金额33.2亿元,而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9年食品安全领域十大典型案例显示,食品欺诈类事件占了“半壁江山”,数据不可谓不惊人。
 
    食品欺诈,也就是食品造假和欺骗,是一种出于经济利益而故意为之的违法行为。根据IFS(国际食品标准)规定,食品欺诈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针对市场上的食品、原料、配料或包材,进行的蓄意和故意的替换、虚假标识、掺杂掺假或假冒的行为。我们平常听到的“假蜂蜜”、“假牛肉”、“假土鸡蛋”、“牛奶掺水”、“假酒”等都属于食品欺诈。此外,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虚假广告、违规直销、标签标识不规范等也可归入食品欺诈范围。
 
    食品欺诈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十分大。影响小一些的事件,如假冒牛羊肉,可能主要损害的是消费者的金钱,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也有一些食品欺诈案例,已经对许多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如前不久湖南株洲的固体奶粉冒充特医奶粉事件。但无论食品欺诈最终造成影响是大是小,都切实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威胁着食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保障食品真实性,需要科学、先进的手段,即检验检测仪器的支持。在反食品欺诈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仪器设备是很好的选择。日前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就发布采购公告,计划为食品反欺诈质量安全技术平台引进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等设备。此外,荧光定量PCR、光谱分析、数据软件分析等技术也可以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检测,如荧光定量PCR能检测肉类的基因,从而分析食品中的肉来自何种动物。
 
    仪器设备是打击食品造假贩假的有力武器,但除了需要科学手段外,我们还需要借助政策、法规手段。为保障食品的真实性,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测欺诈和虚假宣传,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40家国家级食品行业组织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发起并实施了《食品行业组织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公约》的发布是我国打击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重要一步,对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打造诚实守信的行业风气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开展了反食品欺诈活动,尤其是针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食品。今年6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规范管理,净化保健食品市场,印发了《关于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陕西省将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集中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而黑龙江市场监管局也在前不久发布信息,称该省在打击向老年人欺诈销售保健产品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持续加大力度,努力打好整治向老年人欺诈销售保健产品违法行为“持久战”。
 
    食品欺诈问题是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也相信,在检验检测、行业规范、政府整治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下,食品的质量安全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更多>相关新闻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